自驾游到红色景点学习党史(节选)
日期: 2023-07-07于都--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第一渡口
我从昆明出发的第四天到达于都,驱车通过渡江大桥跨越于都河(贡江在于都境内的称呼),来到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停车场,没有休息,直接向纪念馆走去。
纪念馆是2004年兴建的,展厅共两层。采用文字、图表、照片、声、光、电等现代化手段陈列、展示中央红军出发长征的历史,再现中国革命伟大转折及苏区人民支援红军的历史场景,是目前全国唯一一处了解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历史的主题性纪念馆。
遇到几个团队到纪念馆学习,工作人员告诉我们,你们俩可以跟着团队听讲解。边听讲解员的讲解,边看陈列的物品,渡船、铁锅、草鞋……每一件静静陈列着的文物,它们都有着一个故事,见证着一段历史,有一位游客还向讲解员特意了解一双陈列的草鞋,讲解员认真仔细的、耐心的给她讲解。让我感触最深的是苏维埃共和国中共中央、中央政府机构以及红军主力军团分别从瑞金、兴国、宁都、石城、长汀等地陆续抵达于都集结、休整长达10天之久,于都数十万军民的后勤保障和保密工作做得非常完美,确保了红军安全、顺利的出发。
从纪念馆来到渡口,这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渡口,岸边的河面上有一段六条小船组成的浮桥,我看着对岸,想象着当年渡口的场景,听讲解员讲,为了掩护红军大部队过河,架设浮桥都在傍晚五点半之前进行,第二天早上六点半之前,又把浮桥拆掉,架了拆、拆了架,反复十次之多次。搭、拆浮桥期间,有组织的群众纷纷涌向架桥工地,有的打火把,有的送水送饭,还有的直接参加架桥,涌现很多感人故事。渡河是1934年10月17日至20日傍晚进行的,中共中央、中革军委机关及其直属部队和红一、三、五、八、九军团共8万6千多人从于都梓山的山峰坝、县城的东门、南门、西门等八大渡口渡过于都河,踏上漫漫的长征路。此时,当了解了当年于都后勤保障、保密工作和架桥夜渡于都河等系列事件后,我才领悟到周恩来总理说的“于都人民真好,苏区人民真亲”的含义。
站在渡口,我久久不愿离去,继续思绪着,红军第一渡后开始了举世曙目的两万五千里的长征,一路浴血奋战,血战湘江、四渡赤水、翻雪山、过草地...,到甘肃会宁会师(1936年10月9日),经过14个省,跨过24条大河,翻越18座大山,中央红军共进行了600余次战斗,书写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创造了可歌可泣的战争史诗,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我再次学习伟大的长征精神:“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离开渡口,我来到新长征广场,广场东边青灰色立墙上一幅鲜红的大字和白色旗杆上一面迎风飘扬的红旗吸引了我。
红字是“现在是新的长征,我们要重新再出发”,这是2019年5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带着党中央对老区人民的深情关怀,深入赣州考察调研,来到于都县瞻仰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察看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旧址原于都县城东门渡口,参观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发出的伟大号召。
迎风飘扬的红旗是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当时天安门广场东西两侧飘扬着100面红旗中的第018号红旗。018号落户于都,意义重大,寓意深远,象征1934年10月18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人率领中央红军从于都河畔出发,踏上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从这里走向胜利、走出一个全新的中国。
当年于都,长征源,新时代于都,在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道路上,重新出发,继续披荆斩棘、勇往直前。